为什么是Evernote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本打算以Evernote为例,作一篇在Drafts里内置的动作应该如何设置和使用的文章的。但我总觉得如果不把为什么用Evernote说清楚,以Evernote为例写Drafts的那篇文章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抽象的,起码它达不到我希望的效果。

几个月前就有人对我说:“我知道大家对有些软件比如Evernote的评价很高,但是我不知道它为什么能够获得这样的评价,它的特别之处在哪。为什么我对这类软件提不起兴趣?”

这大概是很多人的问题,有些软件很负盛名,哪都能见到,谁都在推荐。让人觉得如此软件应该用了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当前的状态。但我们用它们的时候发现它们不是马良的神笔。于是我们产生了怀疑和抵触,然后就与极好的工具失之交臂。

所以我想写写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了Evernote。

Evernote的故事和Libin的理念

人们喜欢故事,尤其是从结果型思考的人们看,一个传奇的事物或人物的诞生一般都是有非凡的故事伴随的,他们认为那是我们与传奇之所以有别的原因,Evernote恰好有这么一个故事:

其时的Evernote集资失败,身为CEO的Libin焦急又无助,他不希望明天醒来解雇所有人,他在等待一个风投、或天使投资、或CEO甚至任何一个人来回应他的请求。但是他什么都没有等到,除了关闭Evernote别无选择。

凌晨三点,他收到了一封邮件点燃了他的希望,但又迅速转化为失望,因为这是一封看起来很普通的“Evernote改变我生活”式的用户感谢邮件。他险些就错过了最下面一行“如果你需要资金请联系我”这句话。

来自瑞典用户的50万美金,将Evernote救活了。

Evernote为什么收不到投资?

因为Libin的想法与现在几乎一切流行的想法背道而驰。投资者期待第二个Facebook的出生,但是Evernote不搞社交;什么东西都往云端走的时候,Evernote却坚持作本地应用;App们走的都是“免费+收集数据+做广告和数据生意”或“收费+无广告+增值服务的套路”,Evernote却坐拥大量用户却不加广告,坐拥数据不做数据,免费版还足够大部分人用。

这又是为什么?

Libin相信,Evernote是一款让人们越用就越需要的软件。观看Evernote的用户的使用曲线,就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这曲线像个微笑,开始使用率会下降,但慢慢地又会回升。

Libin在最近《周末画报》对他的访问中说:

“游戏是一种热度驱动的商业模式,它只能火几天、几周,了不起几个月。所以它必须趁着这段时间从你身上榨取最高的利益,但是Evernote不同,Evernote是你越用就越离不开的东西,我们不用那么心急地去从你口袋里掏钱。”

Libin说:

“你的记事,你的酒店,你的朋友,你一年的生活,然后是你的一生。这价值千万。”

“我不需要现在搜刮你的钱财,我只需要留下你的余生来让你付费。这是一个长期的策略。我们的信条是,‘与其让你付费,不如让你留下来。’我希望有一个优雅的商务模式’。”

Evernote一经推出便风靡硅谷,因为那些人都是处于信息风暴中的人。这些人每天要接收大量信息,而人的脑子的“硬盘不足”正是大部分效率类软件出现的前提和重要理论基础。这时候Evernote为信息的录入、整理及日后的查询提供了巨大的方便。我们回忆起事物一般是靠相关信息,Evernote正是致力于此,它甚至可以让你通过颜色搜索照片。只要你记得某次会议一个同事穿的橘色毛衣,你就能找到这次会议相关的信息。

Evernote成功以后有不少模仿者,我的一些朋友也跟我说,为什么这个那个笔记本软件好看又好用,码字的时候比Evernote还舒服,你要用Evernote呢?

问题终于来到了这里:

为什么我要用Evernote

Evernote的过人之处

1. 最早出现

在Evernote之前无疑有不少记事类软件,但是Evernote怀抱的理念是与这些软件不同的,Evernote要打造的是“第二大脑”,所以它建立了相关的人文件体系和各种方便的搜索方式。它是第一个以这样的理念打造这样的产品的软件,“最早”这个优势是巨大的,对于这种软件我们有很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先用了一个产品,用的很舒服,这时出现了一个模仿者,我们不但不会换服务,很可能还会很抵触。尤其是Evernote这样的软件,你已经用它记录了太多信息,再转到其它服务的话,成本很大。

2. 平台和生态系统

在全平台方面,Evernote的竞争对手可能只有Google和微软。不过Evernote并不畏惧巨头对自己领域的浸染。Libin说:

“当Google发布了Google Keep,可以让更多人会意识到在Android上保存记忆是一件重要的事。他们有一部分人会用Google的产品,但是有一部分人会去找更好的产品,然后他们就会找到Evernote。”

全平台对于Evernote这类的软件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这样才可以无缝地连接你的体验,如果你在不同的平台使用不同的软件,会让信息的再次被唤出变得很困难,因为你记不住你到底把什么记到了哪里,又或者你需要牢记在哪个设备上用了什么软件记了什么,光说说这些我都觉得麻烦……

如果你想原封不动地分享笔记,大家都使用同一个软件就是必要的,但大家使用的平台却未必相同,这时候全平台的优势又会体现出来。

另外说一下,Libin准备给Google Glass这样的设备也开发Evernote,具体如何开发他没有说清楚,只是临时打了个比方:我看到曾经见过的人,如果在Evernote里曾经记录了关于这个人的信息,Evernote就会提醒我。我这时掏出手机,手机知道我通过Google Glass在看着你,所以这时它会自动打开Evernote,找出关于你的信息。这个例子比较一般,不过这应该起码透漏了两个信息:

  1. 如果你用Evernote,最不需要担心的,可能就是平台问题。
  2. Evernote不是一个蠢公司,它不会在你戴着Google Glass看着一个人的时候,在你的眼镜上出现一堆字儿,让你不看人反而像在看空气。Evernote会针对平台的特性开发相应的软件。

3. Evernote的开放和自信

Evernote被数量巨大的相关软件支持,各式各样的App都支持把内容分享到Evernote,要是哪个软件需要支持Evernote但没有支持,这个软件肯定是很逊的。

作为免费软件,Evernote有许多不属于自己旗下的第三方客户端,它们很多都是收费的,但是卖的一样都很好。这个现象最明显的是日本。

日本的用户占Evernote用户群的20%,而在美国的用户占据的比例是35%,并且日本用户平均比美国用户活跃两倍。“在日本有一种整理分类的文化。” Evernote现在在东京就仿佛是一种邪教,书店有专门的Evernote专区。

在日区iTunes Store,Evernote的第三方客户端都卖的非常好,而且其中很多精品的Evernote第三方客户端都是出自日本开发者之手,比如FastEver、QuickEver、SmartEver等等。为什么以此说Evernote开放?因为Evernote的收费版可以说没有比免费版太大的质的区别,如果说有的话,首当其冲就是离线使用。我买Evernote最初就是为了离线使用,所以这些第三方客户端,比如SmartEver,是可以直接离线使用,等到网络ok的时候再发送到Evernote的。然后这些笔记都还会保留在SmartEver里。这样会有一些用户放弃使用高级版的。不过如果你认真看了前面Evernote的故事那部分的话,就会知道Evernote不会介意这个了。

其它的同类软件就没有Evernote这样的待遇,不会有那么多支持它们的软件,更不会有那么多人给它们开发第三发客户端。原因我想首先是Evernote最早所以它用户量最大,同类软件里支持Evernote是首要需求。另外由于Evernote出现最早和它的功能,开发者们自己也深爱这款软件,更愿意把自己的软件和Evernote联系起来。而这一点可能是最让Evernote成功的地方,因为它是个循环,开发者们因为Evernote的大量用户给自己的软件添加分享到Evernote的功能,而人们在用软件的时候都会看到“分享到Evernote”就会去想搞清楚Evernote是什么,这样就又为Evernote增加了用户。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前三项优势可以总结为天时,如果Evernote不是最早抱有“第二大脑”的理念做的App的话前三项可能都会消失,如果Evernote只坐拥前三项优势不进步可能会被人赶上沦为平庸的公司。所以下面要说的就是Evernote的自身优势,那些不断修改、提升、完善的功能们,它们可能也与“最早”、“历时最久”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优势本身,它们真正让Evernote无可替代。

4. 搜索功能

在心理学上,记忆是一回事,唤起是另一回事。我们都有过哪种怎么想也想不起来,最后别人提醒一丁点,或者自己到了某个环境下,一拍脑门,轻叹一声:“啊……”把事情想起来的经历,这就是记忆的唤起出现了问题。记忆的唤起跟产生记忆的具体环境密不可分,而Evernote的搜索功能就是不仅可以搜索具体内容,而且可以根据相关环境搜索的。

Evernote为搜索做的功夫可以说是最足的,它最初就是一款具有搜索照片里文字的功能的软件,那是一个硅谷的创业团队开发两年的产品,这个团队还曾经给苹果的Newton开发过一些关键软件。Libin也想过自己作出个东西然后再研究这项技术,但是他发现“那些人已经在这条技术上走得很远了。”所以Libin把自己的公司和Evernote合并,然后担任CEO,原来Evernote的负责人Stepan Pachikov做公司里其它的项目。

Evernote现在可以搜索图片里的文字,也可以直接搜索PDF里的文字……它自动帮你记录地理位置、日期等……通过Evernote,你对某条笔记的人任何内容哪怕只有一点印象,你也能把它找到。Evernote在经过你允许以后可以关连你手机的通讯录、日历、地点等,这都很方便,因为当你在相应的时间做笔记一般是会关联到相应的事件上的。

另外,在Evernote的默认搜索里,你搜索一个信息它是会跳出来所有内容包括这条信息的笔记的,比如你只想要名称为“xxx”的笔记,这时候你搜索“xxx”,会跳出来一片内容带有“xxx”的笔记,你就得找,很烦。Evernote知道你很烦,所以你可以使用自定义语句搜索。还是比如你想搜索名称为“xxx”的笔记,这时候你在搜索框输入“intitle:xxx”,搜索结果就会只显示名称为xxx的笔记了。当然自定义语句搜索不只是有这点能耐,在这里只以此为例介绍一种。

5. 笔记本、笔记本组;标签、标签组

很多人用Things想要Folder、用Omnifocus想要Tag,虽然Evernote和这俩软件不是一回事,但是它把整理文件的两大项要素都给我们了。而且Evernote支持笔记本组和标签组。不过关于标签和笔记本的区别是很多人犯愁的地方,其实在这种时候我们联想实物就很容易想明白,不过如果你现实生活不怎么归档文件和整理文件,可能也不大好联想……在这方面引用下印象笔记曾经的微博:

笔记本像是一个文件夹,管理笔记的位置,方便归档;而标签侧重说明笔记的内容,方便搜索和查找。一条笔记只能属于一个笔记本,但是可以有多个标签。笔记本只能建一级的子笔记本,标签下可以建多个多级子标签。笔记本+标签两维管理,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习惯结合使用,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记忆。

关于什么是好的文档整理,AE有一句话我很同意:

如果不能在不搜索的情况下迅速地通过自己的文件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文件,那么这个文件系统就是不合格的。

6. 各种格式的支持

我有把看过的wikipedia的内容精简一下放到Evernote的习惯,这样我可以筛选出词条里我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做出标记供日后使用。在Wikipedia里会遇到各种特殊名词、字母、公式,Evernote都能完美的支持并且同步到所有设备。复杂的格式都支持,其它常见的html格式就更不用说了。苹果的那句”It just works.”放在这里特别合适,它从不让我失望。

你也可以在Evernote中添加一些简易的表格,或者Check栏,这样Evernote的功能便扩展了许多。有很多人因此用Evernote做Todo。你还可以制作自己的模板,比如最近雅安又发生了地震,地震的预防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脑子。但是预防是个很具体的事,你不一定知道你要准备什么东西,你知道了也不一定能够每一样都记住。但是,只要你朋友圈里有一个人像我一样,读了美国紧急事物管理局(FEMA)写的地震安全手册,根据里面的内容用Evernote列了一个“紧急情况准备物品列表”。只要你们用电子设备,他很容易就可以通过Evernote分享给你朋友圈里的所有人,不论任何平台。你不需要记住什么,你只需要根据列表准备东西,然后在准备过的物品前面打勾即可。

7. 网页剪切

对我们浏览过并认为有价值的文档进行保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方法也是多重多样,这个话题的重点在于,互联网上的人内容的人生杀大权不在你手里,比如你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但它被删了,你就束手无策了。网页剪切就像我们在看杂志的时候看到一篇好文章,日后为了能够快速找到它,我们会制作剪报一样。我们要把那些有意义的内容,规规矩矩地整理在一起,并要能在以后需要它们的时候快速找到它们。还有什么比Evernote更合适呢?Evernote的Web Clipper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功能,它作为一个浏览器插件,帮你剪切网页的原文并且自动保存到Evernote中。如果你用的是Chrome,你还可以使用Evernote Clearly,这样你可以直接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把你认为重要或有趣的地方做出高亮,所有结果会自然地同步到你的Evernote里。

我现在就在使用这种办法,在Twitter上分享我读到的有意思的文章,方法是这样:

首先instapaper里的读过的好文章设置一个Omnifocus提醒,有时间做这件事的时候在Chrome里打开这些文章,通过Clearly把文章再读一遍并把有趣的地方高亮,然后通过Evernote的分享功能给文章加一个共享链接,分享出去。

这样当别人看到这篇文章,他会知道我觉得什么地方有趣,而且如果他认为这篇文章不错可以直接添加到自己的Evernote里。

另外,如果你在浏览器上装了Web Clipper,那么它会问你是否结合搜索结果来给你显示你相关的笔记。虽然一般用不上这种功能,但是毫无疑问当你用Evernote记录的东西越多,这就越有用,比如我搜某些wiki词条,以前我做过笔记的内容就会出来,我就会去看我自己的笔记了。这个还有屏蔽百度推广链接的功能,所以就算不用它的主要功能,这个附属功能也是很诱人的。

8. 分享

Evernote虽然没有社交元素,但是笔记可以共享,这对于工作的协作很有帮助。当然这也是一种内部人员分享文档的好办法,@Evernote中文 就在用这种办法推荐好文章。

夫妻二人或者一家人合用一个帐户也是不错的选择,我读过一篇文章,应该是印象笔记官博上的文章,文章写了一对摄影师夫妇是如何使用同一个Evernote帐户来帮助工作、生活以及促进情感的。

前面说了模板的分享,印象笔记曾经分享过去年的一些有价值的模板,包括一些效率理念和具体用Evernote应该如何完成,有些还是很有用的。建议Evernote的使用者成立个什么圈子,多思考和分享一些有趣的模板。

9. 一些其它便利的小功能

  1. 如果你在笔记B里需要提到笔记A的内容,你可以很轻松地建立一个指示链接,这样在笔记B里点链接就会直接跳转到笔记A了。
  2. Evernote的笔记一定会越记越多,问题来了,对于那些我们比较常用的笔记,我们每次找它们的时候还是得一步步打开自己的笔记本,或者用搜索吗?答案当然是No。Evernote主界面的左上角有一个快捷方式,把你常用的笔记拖在那里就可以将笔记保存在那个位置,这样你需要用的话很快就可以用到。
  3. Evernote的默认搜索是不会说让你搜索2013的时候就一下子跳出来所有2013年创建的笔记的,它需要修改搜索条件。所以如果你喜欢用Evernote写日记,你可能会希望在文章里的底部或者顶部放一个时间,这样就能在搜索2013-4的时候搜索到所有2013年4月的日记了。如果你希望给笔记加日期,在Mac上只要使用快捷键“CMD+Shift+D”就可以添加日期,而快捷键“Alt+CMD+Shift+D”则可添加当前时间。
  4. 用Mail发送文章到Evernote,邮件的标题格式应该是「标题 @笔记本 #标签」。

这可能不是特别常用,但是在以后要介绍的Drafts里却很可以用到,因为虽然Drafts里可以直接设定动作指定笔记本和标签,但是问题是你不一定把所有东西都会发到那个笔记本和那个标签下,你可以设置常用的笔记本和标签,但是那些比较少用到的笔记本和标签,你需要在它们下面添加笔记的时候,使用Mail发送是很方便的。而Drafts可以自定义Mail模板,或者你可以把Mail的标题设为第一行,然后直接按照格式输入第一行,也很方便。

用Evernote干吗

知道一个东西有什么用,当然有意义,但意义并不大。

我小学时候去文具店,看到了常见的三色笔,当时我感觉很酷,买了一些回家。可是我根本不知道这个笔有什么作用(当然,我知道它能写字),我只是觉得它很不一样,我常用的颜色只有黑色。但我发现它对于我的手来说太粗了,我用它写字不舒服。所以渐渐的,新鲜劲儿过了,这东西我就不用它了,没过几天就不知道扔哪了。直到后来,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日语课的老师发的阅读习题里有一篇文章是讲读书方法的,它谈到了一个读书方法,就是在你读的内容上用不同的颜色划出你认为书中的“有趣内容”、“客观内容”、“核心内容”,这样会有助于你对书籍的整体理解和大概内容的记忆,尤其是以后需要用到这本书的内容的时候便于查找。这时候我又买了一支三色笔,这时候这支三色笔的意义和小学那一支就截然不同了。

文首已经提过,对于一些工具,如果你只知其表面功能不知其背后理念,你就很难把它使用好。前面大概说了故事、理念和Evernote功能上的优势,也许再来点例子会更容易让人明白。但是关于例子我要特别说明,任何人的例子都不值得你照搬,甚至不值得你学习,你要学习的是透过那个例子背后的想法和需求。例子只是用来让人明白背后抽象的理,没有对所有人有益的范例,所有人的用法都是结合自己的需求和环境决定的,千万不要拘泥到任何人的例子上。

首先说下码字,拿Evernote码字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它不是设计来干这个的,它是存货用的。码字对环境有很高的环境需求,必须做到干扰非常小码字才能有效率有感觉,Evernote的界面很明显是不合格的。你可以在其它软件中把东西写好然后放到Evernote里备份,但是不要直接在Evernote里写东西。

我用Evernote常做的事情有:记录灵感、书摘、文摘、影摘、记录看过的Wiki、关于生活的各种信息等,就挑这六项来说吧,这就足够把我每天都粘到Evernote上了。

灵感:这件事是我最最常做的,灵感就是每天脑子里蹦出来的关于任何自己关心的事情的想法,把这些东西赶紧记下来很重要,因为这些事是有很强的环境要求的,即有的灵感你到了某个环境就出来了,离开了就怎么也想不起来。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在想东西的时候不自觉地移动位置,然后嘴里念叨些什么。

灵感的记录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快!Evernote在移动设备上从启动到我能正式敲字过的时间和步骤太长,我一般在移动设备上用Drafts和SHOT NOTE笔记本上记录灵感,然后用Drafts的话就发到Evernote上,用SHOT NOTE的话就拍张照片发到Evernote上,然后在Evernote里给这个灵感加上标签。我认为没有比Evernote更适合存放灵感的工具了。如果你用的是全苹果设备的话,现在的Day One可能也基本能满足记录灵感的需求。

摘抄:书摘、文摘、影摘是在摘抄这个笔记本组里三个不同的笔记本。我拿影摘来举例子,最近我在看《生活大爆炸》,我看的第一感受当然是有趣,但是马上就有另一个感受就是我很无知,所以我觉得它是一部励志美剧。我第一遍看某一集是完全被剧情带着走,尽情欢笑。但是我会看第二遍,第二遍我就会记录它谈到的所有知识和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Sheldon族人日历”和穿帮镜头。结果就被我发现了纰漏:

在第四季第二集里Sheldon在叫Penny健身的时候说星期五是穿闪电侠衣服的日子。但是在第二季的第二集中,Sheldon却穿的是印有电视台没有信号画面的紫色衣服,而他在那一集说:周五是古董游戏之夜。周五的衣服前后不符了。

我发到Twitter里以后有朋友觉得我看的很仔细或者记忆力很好,但是如果你用Evernote把琐碎的信息有条理地归纳起来,做到这个不难。而且不要觉得它只是在软件里,实际上你总结归纳的时候加深了你的记忆。

看过的Wiki:很多人看Wiki是为了一时需要,即他们对知识本身没兴趣。但是又有谁不愿意多记忆一点知识?我看过一场日本的头脑王竞赛,到场的人都是东大京大的精英或者国际奥数冠军、智商过人的人,这些人回答问题全部是无规则抢答,即问题不念完也可以抢答。问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即使全部念完我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但是那些畜生们从来没有等问题读完过,而且只要抢答,就没有错。不管是不是节目做出的结果,我产生的反思是,如果我能够把我看到的大部分考试不用,可能一生都不用但是很有趣的知识记住,我也可以做到这样或者起码比现在要强很多。所以我后来刻意的在读wiki的时候,把它们部分我认为重要的东西拓到Evernote上,再标注出我认为的重点。在这些过程中,确实加深了记忆。当然也未必一次记住,但起码比看了就关网页强,而且存起来可以再看。

关于生活的各种信息:
留学生到一个新环境要靠自己,这时候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需要记。这时候Evernote又是不二的选择。每个人生活上要记的东西可能不一样,但是我提醒一下,不要在Evernote里记你很快会删的信息,比如你要给某个机构打个电话然后再也不联系它们了,这时候不要记到Evernote里,记到Drafts里比较合适。对于我来说,前面提到的紧急状况准备物品列表,学校图书馆的开闭馆时间,国内朋友大学的地址(可能要寄东西过去),禁止向日本邮寄的东西等等这样时不常需要用而且只要用就得查一下的东西,非常适合记录在Evernote里。

用不上就不用很重要,工具应该是跟着你本人的需求走的,我在TalkJB《在时间管理之前》这一期说过,如果你一辈子没有感到过你有时间管理的需求,而且你能活得充实有序不愁生计,那是莫大的福分。你已经得到了那些人希望通过时间管理得到的东西,绝不要因为你看到xxx用xx了,他侃得很忽悠,所以你也要用,然后你又根本不需要,自己就陷到了怪圈里。好工具有很多,但不适合你的就是不好的。Evernote也一样,你用不上就是用不上,你用不上却逼自己用,看一百篇教程学搬一百种方法,只是浪费时间。这种东西绝对不能硬来,但是你可以大概记住它能满足你什么需求,这样当你某一天需要的时候,你会知道什么是你的首选。

Chambersdaily的博主做了套关于Evernote的教程,包含60分钟的视频和图文,他的介绍是这样的:

Have you always wanted to love Evernote, but never really got it? I completely understand! I was in your same place for 4 years, but just recently saw the light.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how I learned to love Evernote!

所以我觉得他很坑,他用了4年都没琢磨出来怎么用,最近脑门一亮就出教程了?不过我把他的这个例子拿出来是想说明:你不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可能是你需要但你没意识到,这时候不要逼自己,顺其自然。简单地学一些相关的东西,等着那个需求自己慢慢明显化,自己脱出来,这时候你就能很坦然地面对它解决它了,同时也能发现工具的魅力。

最后一些说明:

  1. 由于人在国外,所以都是基于Evernote说明,没有谈及印象笔记和Evernote的速度比较。
  2. 具体功能方面说的并不详细,因为主要是希望大家知道意思,具体技巧可能以后再去写图文教程。
  3. 无法理解单独用Evernote做GTD的人。
  4. 文章太长,难免纰漏,欢迎指正,感激不尽。

相关阅读: